WUE·柏林|台北与柏林,疫情下的仓惶与温暖(上)
点击“地球公场”,关注我们
地球公场
WUE-WeUnitedEarth
在人类可以移居火星之前,我们还生活在同一个地球。不分国界,不分种族,不分信仰,不分时区,我们都是观念上的地球公民。在这个地球公场,让我们呼吁理解、联结、合作、彼此支撑与爱。
编者按
截至4月15日(北京时间),全球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已超过196万例。确诊人数最高的国家为美国,确诊病例达609685例。德国确诊人数为130072,在全球排第4位,德国首都柏林确诊人数4842例。
相比之下,中国的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。中国台湾在这次疫情中的防控表现一直值得关注。截止今天,台湾确诊395例,台北市确诊人数112例。
简铭甫(MinfuChien)是一位生于中国台湾,旅居德国柏林的生活家、作家。他也是一位观念上的地球公民。因为从事古董家具生意,他每年都穿梭往返于台北和柏林。今年,新冠疫情爆发后,因为此前的工作计划,他恰好先后赶上从台北飞回柏林,一个月后,又从柏林飞回台北。往常再熟悉不过的洲际飞行路线,变成了紧张刺激的“冒险之旅”。
在严峻的疫情蔓延期,他经历了亚洲和欧洲之间穿梭,体验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疫情防控政策。随着欧洲各国疫情数字激增,他既感受到极端环境中的人心仓惶,也体验到疫情下的人情冷暖。
在为地球公场“WUE2020计划”分享的“柏林与台北疫情日记”里,简銘甫以他在德国柏林和中国台湾两地穿梭的经历,带我们感受了这场全球大流行病下欧洲与亚洲不同的抗疫表现。虽然他最终安全回到台北家中,在“居家隔离期”也开始思考东西文化差异,以及疫情会让世界变成什么样?
地球公场
WUE-WeUnitedEarth
在看文章前,先看一个视频。这是一首叫做“Corona”(科罗娜,取自此次新冠病毒的名字)的歌曲,由数十位不同国家的参与者用不同的语言演唱。
瑞士法语广播电视公司《120分钟》邀请了数十位音乐家、艺术家、政治家以及他们的家人,用自己的母语共同演唱了这首“Corona”。视频来源:YouTube @120 minutes
今天分享的是,在疫情期间,简铭甫在台北与柏林之间往返的经历。简铭甫从2月份开始记录的疫情日记,在这两个月里,他目睹了这两座城市在疫情中的变化。简铭甫的日记将分为上、下两个部分。
2月13日
从台北飞柏林
我必须承认,自己真的很喜欢航空旅行。但是,这次飞回欧洲的路上,我第一次感受到,世界变得不一样了。
先是订机票费尽周折。华航(中华航空)飞香港(中国)一天九班航班取消掉七班,我的航班则被改到距离荷航(荷兰航空)转机时间不到一小时。临行前几天,我神经兮兮反复查核荷航的App,生怕一不小心,香港的航班就被停飞。
新冠疫情爆发以来,这是我第一次搭飞机旅行。除了旅客自身行为模式改变,全程戴口罩、不断洗手,整段旅程的风景也在剧烈改变着。在台湾(中国)跟香港(中国),机场保守估计大约少了4/5的人,而航空公司在取消2/3航班之后,机上仍然只坐了零零散散的乘客。
空荡荡的香港机场 摄影: Minfuchien
走进香港机场贵宾室,接待人员只剩一人。她抱歉地说:今天没有航班广播,请注意时间,语气里带着自求多福的无奈。厨房里也只有一个人在准备食物,但其实根本不用准备什么,里头只有三三两两的旅客。
空荡荡的香港机场,看起来很不真实,像是个曲终人散的片场。登机闸口前也不再看到有人排队,更多的是地勤人员催促大家赶紧登机,飞机可以提早起飞。
香港机场几乎看不到什么人。摄影: Minfuchien
进机舱后,看到荷航空服员也戴上口罩,心里吃了一惊。“等下供餐,该不会像刚刚华航飞香港,只提供一次性使用餐盒吧?”还好没有。空服员在起飞不久之后也拿下了口罩,开始正常供餐。
我的舱等里,除了亚洲旅客戴口罩之外,没看到其他人戴口罩。而我在用喷上酒精的纸巾,擦拭过荧幕、遥控器、把手等一切平滑的表面之后,也自然把口罩取下。接下来,就听天由命。
抵达欧洲之后,一切也都很顺利,在机场里只明显感受到:亚洲人消失了。安检、海关异常流畅,不需要怎么排队。机场商店门可罗雀,只有酒吧餐厅一如既往坐着谈笑风生的欧洲人。
“有人戴口罩吗?”这应该是大家的疑问。正因为亚洲人在洲际旅行中集体缺席,我视线里其实没出现戴口罩的人。至于欧洲人,真的没人戴。在转机前往柏林的飞机上,我是唯二的亚洲人,肤色被稀释得很厉害,所以没遭受异样眼光。
刚刚看新闻,巴赛罗那一年一度的世界移动通信展(MWC2020)宣布取消。当然,如果有一半以上的亚洲厂商不来,欧洲人也唱不了独脚戏。这些连锁反应,都只是商业活动骤停的冰山一角,受到牵连的中小企业、零售业、服务业、劳工就业,将不计其数。
2019年世界移动通信展现场。
图源:https://www.elespanol.com/
这个世界,甚至接下来的日子,到底会怎么改变?目前,其实除了强烈的不真实感之外,没人能多做预言。就像一场突发的海啸,几次强烈冲刷之后,生离死别反而是最痛快的瞬间,苟延残喘,都只是更痛苦的考验,徒留人间伤悲。
德国之声报道,这次新冠状病毒在德国社会引发了歧视亚洲人风波,呼吁全球应该团结。图源:DW News
我想起前段时间,看到德国之声评论说,这次新冠状病毒在德国社会引发的歧视亚洲人风波。作者巧妙诠释了“德国”两字在中文的语意:道德之邦。
原来这个病毒在德国一些地方,已经被恶意昵称为“中国病毒”China-Virus;就像它在华人世界被称为“武汉病毒”一样,都是一种造成歧视的命名。亚洲人因为病毒流行,在世界其他地方遭到异样眼光看待,而武汉人在中国社会未尝不是。
文中提到几个亚洲人因为这次疫情在德国社会被种族歧视的案例,正因为德国社会对于种族歧视的敏感,无论是历史上反犹太人,或是近代的极右派歧视外来移民,因此德国主流媒体常常需要出来大声疾呼,要大家正视社会里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。文章最后呼吁大家,病毒不需要签证,也没有国界,敏感以及过度反应没办法战胜病毒,唯有全球团结才可以。
户外咖啡馆 摄影: Minfuchien
3月2日,柏林出现第一个新冠病毒病例,媒体列出了自我健康管理十要点,此外并呼吁大家没必要过度恐慌。
一:跟生病的人保持距离,一到两公尺远。
二:经常并且仔细洗手,用肥皂最搓洗最少廿秒,一直洗到手轴关节部位。
三:避免握手以及拥抱,改用手肘触碰致意(被昵称为伊波拉式握手)
四:不要用手去碰触脸部,尤其是有粘膜口鼻眼部位。
五:不要捂手打喷嚏,应该用手臂窝或是手帕遮掩,之后赶紧洗手。
六:使用过的纸巾要立即丢弃,接着赶紧洗手。
七:养成额外的卫生习惯,例如用指关节按电梯钮。
八:避免出入大型活动,人多的地方要保持秩序。
九:手会碰触到的光滑平面要时常清洁,用肥皂水即可。
十: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
注意:口罩能提供的防护有限,因为呼气产生的湿气会浸润口罩,约廿分钟后口罩就失去了保护的作用。口罩应保留给医护人员使用。
【以上是德国人对于防疫的提醒,民情不同,时间点不同,仅供参考。】
3月中下旬
从柏林到台北
3月18日,台北家中。一觉醒来,发现欧盟锁国了,非欧盟成员,禁止进入。
谈不上庆幸,但回忆起两天前兵荒马乱的窘境,一天之内过境了四个机场……南柯一梦。最后可以挤上回台的飞机,还真的要感谢许多人。
一天之内过境了四个机场,终于挤上了回台的飞机。 摄影: Minfuchien
第一个要感谢的,是我的New Balance跑鞋。它协助我在阿姆特丹机场仅仅20分钟的转机时间里,从C航厦跑到B航厦,成功搭上飞往法兰克福的航班。由于早晨柏林起飞的飞机发生技术问题,延迟了50分钟起飞,我当时都认定自己要滞留阿姆斯特丹机场了。当时,空服员帮我确认了两次班机状况,最后很委婉地看着我的跑鞋说:希望这双鞋能帮你跑快一点…..
第二个要感谢的是中华航空。由于上周六荷航“弃飞”台北,我打了半小时电话,终于抢到一个华航从法兰克福飞回台北的机位,但是必须先飞阿姆斯特丹,再飞法兰克福转机。我半点悬念都没有,立刻就划了位。兵荒马乱登机那一刻,华航机组人员一句简短问候:“辛苦了,现在可以安心回家”,一如以往,温柔体贴,这才真的让我放松下来。座舱长问了我的转机过程,最后低声说,有一班伦敦飞机延迟,现在确定赶不上了,好可怜。“赶上就好”,她又温柔对我说了一次。
回程的机场也空空荡荡。 摄影: Minfuchien
第三个要感谢的是荷兰航空的电话热线人员。上周六获悉航班取消之后,我打了荷航热线,并且耐心等待了半小时,终于有人接听了我的电话,并且帮我确认了航班。其实在这之前一天,我才刚打过这支电话,把原本周四的飞机改到周一,没想到才睡一觉就猪羊变色,才正要吃早餐,手机App立刻响了起来:航班异动。台北宣布欧洲入境者要隔离,荷航也在当天火速“弃飞台北”。被“弃飞”的还有许多异乡游子,包括人在台北回不了欧洲的,一时兵荒马乱。
第四个要感谢的是,台北的家人和朋友。在平安回到家之后,我的冰箱以及桌上已经摆满了食物,吃到端午节应该都不成问题。
最后要感谢的人,看似风马牛不相及,但确实让我铭感在心:阿姆斯特丹的地勤行李运送人员。在我百米冲刺跑上即将飞往法兰克福飞机的同时,其实心里早就做好行李跟不上的打算。没想到在下飞机登上转运巴士的那一刻,我眼睛竟然喵见自己的三件行李,在第一时间被卸运下来,接着直接送往华航班机!看来曾经搞丢我一次行李的阿姆斯特丹地勤,这次将功折罪了。
就在写这篇文章的同时,接到了(台北中山区)区公所人员的亲切电话,除了叮嘱14天居家防疫的事项外,还询问日常饮食是否遭遇困难。这真的是台湾的强项,社会网络连结很紧密,虽然心里时常抱怨“放开我!”,但此时我选择闭嘴。
回忆起过去这几天,计划真的赶不上变化。就在上周五,我在柏林读到新闻,说是香港(中国)在3月17号之后将“缩限欧洲人员入境”。我当时就觉得不妙,跟朋友商量一下之后,确认取消了我们原定3月底要去印尼峇里岛的旅程,改为一起回台湾,待在台湾度假。
前一秒还在自我安慰说,起码度假改在台湾,可以不必为了疫情提心吊胆;下一秒就风云变色,变成欧洲回台要14天“居家检疫”(居家隔离)。于是朋友只好无奈取消一同回台湾度假的计划,而我则开始了人在囧途的旅程。
现在回想起来,还好我们当时放弃了前往印尼的计划。在那之前,我每天都盯着峇里岛的即时旅游论坛,想要掌握当地第一手的疫情资料,旅程取消后,反而有如释重负的感觉。回台之后,看到台湾新闻铺天盖地公审那些“不识大体”,在防疫期间还跑去欧洲、土耳其玩的旅行团或是个人,心里再度一阵寒意。其实这些旅行计划都是几个月前就定好的,只能再次说,计划赶不上变化,谁也料不到,欧美的防疫决策在几天内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。
如今看到新闻炒作,也让我再次见识到一个社会网络紧密的地方,舆论发酵可以怎么“爆瓶”的可怕。这正好提醒了我,在14天的封闭生活环境里,务必尽量远离台湾的网路社群以及新闻媒体,才能保持心灵和谐,不受打扰。
更新一下柏林的防疫规定好了。自3月25日起,全柏林——
*所有运动赛事、艺文活动全部取消。
*健身房、剧院、电影院、妓院(是的你没看错)、酒吧、俱乐部暂停营业。
*餐厅、小吃店如果有遵守桌距1.5米的规定,就可以营业。
*超过50人的聚会禁止举办,50人以下必须有全部与会人员资料,而且资料必须保留四周备查。
*违反以上规定者,将会被处以罚款或是一到两年徒刑。
*医院暂时将工作重点摆在收治新冠肺炎病患,其他医疗行为将被延后处理。
*高中毕业考将如期举行,但桌距会维持在1.5米。
柏林的火车站。 摄影: Minfuchien
回想过去这两个月,从农历春节以来,大家的生活就沉浸在不断更新的疫情数字里。元宵节过完没多久,我按原定计划回到欧洲,原以为已经摆脱这种“沉浸式恐惧”,顺便摆脱了口罩的束缚。未料一个月之后,同样的剧本再度于欧洲上演。欧洲人从原本的淡定,视新冠病毒为类流感,瞬间被各国激增的疫情数字激活,各国如骨牌效应般上演各种限缩手段,甚至不惜封锁边境。就在这样一个时间点,我按照原本计划,从慌乱的欧洲回到台北。这里草木皆兵的紧绷非但没有舒缓,被疫情数字绑架的感觉反倒更明显。媒体不断更新数字,更从数字里推敲出许多情境,希望大家都能感同身受。生活,渐渐被这种无止境的恐惧勒索,掏空了。
我真希望媒体可以多访问一些社会学家或是心理学家,而不是只有病毒专家或是防疫专家。多告诉我们一些面对恐慌情绪时要如何应对的方法,或是怎么处理家人长期共处一室所产生的情绪问题,甚至启发大家怎么面对孤独跟死亡,这两个人类一出生就必须面对的问题。
——END——
(未完待续,请关注简铭甫“柏林与台北,疫情下的仓惶与温暖”下篇—— “WUE·台北” 篇)
简铭甫(MinFuChien),一位生于中国台湾,旅居德国柏林的生活家、作家。他也是一位观念上的地球公民。自谦为“长时间旅居欧洲的杂货商”。对于欧洲旧货市场有无比强大的热情。目前在台湾开店经营欧洲古董家具,偶尔写些随笔,著有《干杯!柏林大街》、《念书》等。新冠疫情爆发后,他恰好往返柏林和台北,往常熟悉的洲际路线变成紧张刺激的“冒险”。他的经历和思考,带我们感受了欧洲与亚洲不同的抗疫表现与文化差异。
文中记录代表作者个人观点。更多内容可参看WUE2020计划往期目录。
WUE 2020计划
WUE·纽约 |纽约华人医生:“我们已检测了100多个新冠病人”
WUE·NYC |A Coronavirus Journal of A New York Musician(1)
WUE·NYC | A Coronavirus Journal of A New York Musician(2)
WUE·Atlanta | Dog Day of Atlanta
WUE|We expect to hear from you amid the pandemic!
WUE·NYC|A Chinese Doctor,“We've tested over 100 COVID-19 cases”
撰稿/地球公民 MinFuChien
编辑/地球公民 CICI
主编/ 地球公民 OHIA
我们都是观念上的地球公民
这里是地球公场(WUE-WeUnitedEarth)
在这里
我们呼吁理解、联结、合作、彼此支撑与爱
如果你也期待社会的互信与协作
你也想呼唤大家放下轻慢和偏见
你也在意人类的苦难和希望
请加入我们
一起在地球公场生长
如需转载,请联系后台,
或邮箱weunitedearth2020@gmail.com
如果你也认同我们的理念
请点击“在看”,让我们看见你